初探微服务
2019-6-19
| 2023-7-17
0  |  0 分钟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日常工作中一直在用 Django 这类 MVC 架构的框架来搭建后台。然而早已对微服务架构闻名已久,早想有机会实践一下,靠着搜索引擎找到这篇不错的教程:Golang 微服务教程,总结了微服务开发、测试到部署的完整过程。跟着初步实践了下微服务的构建过程,过了下微服务的瘾,在这里总结下。

系统架构

通过模拟搭建一套港口的货物管理平台,以 Golang 语音和 go-mirco 框架 主要实现了如下的服务。
  • user-service 用户服务: 提供用户信息管理及鉴权服务
  • consignment-service 货运服务:调度,分配货物到合适的货船
  • vessel-service 货船服务:管理货轮信息
  • email-service 邮件服务:提供邮件通知服务
notion image

微服务系统组成

在传统的软件开发中,整个应用虽然一般也会分为好几个模块,但一般最终会打包成一个应用来运行。微服务最大的变化便是将这些模块拆分为了一个个独立的程序。在这样的架构下,编写此微服务系统主要涉及到以下的技术。

服务间通信

RPC

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都是独立的程序,当一个服务需要使用到其他服务的功能时,就需要一套通讯协议来实现远程调用接口。在 HTTP 服务中,一般会使用 Json 或者 Xml 的格式,这样格式的数据易读性好,使用便捷,但是由于使用字符串的形式传输,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编解码开销也会很大,导致传输的成本很高。因此这里使用了谷歌开源的 gRPC 通信框架,内置的 protobuf 协议使用二进制的数据帧来通信,为微服务之间提供高效的通信机制。

消息队列

使用 RPC 的方式,可以直接调用其他服务的接口,但无法实现与其他服务的解耦,调用接口时必须保证此服务是在线的。对于一些调用后无需立即知道结果的服务,可以通过消息队列使用发布与订阅的模式,完全解耦,例如此项目中创建用户后,通过邮件服务给用户发送邮件的过程。

服务发现

直接使用 gRPC 时,需要手动指定服务端的地址和端口,这样任一服务重新部署 IP 或者端口发送变化后,此服务的相关服务都要跟着修改,管理起来会很麻烦。为解决服务间调用的问题,就需要引入服务发现,作为一个注册中心记录每个微服务的 IP 和端口,各微服务上线时会在它那注册,下线时会注销,其他服务可通过名字或 ID 直接找到该服务。

API 网关

微服务之间可以通过 RPC 等方式来调用,对应一些需要开放给外部的接口,可以通过 API 网关方式,将 RPC 接口转换为一个 Rest 接口,可供外部客户端以 HTTP 的方式来调用。

容器服务

将一套系统拆分为多个微服务后,如何对这些微服务在分布式的环境下开发,测试和部署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使用 Docker 技术,将微服务打包为一个个独立的容器,隔离操作系统环境影响,实现快速部署与管理各个微服务的状态。

总结

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微服务,将一个后台项目的组成拆开来形成独立的微服务,相比传统的架构降低了复杂性,各个微服务之间功能和职责更加明确,大大降低了模块间耦合度,各个模块之间都可以单独的独立运行,测试和部署。同时每个模块间的功能修改、扩展互不影响可以很容易地横向扩展,正适合当下云计算的高性能、高可用和分布式的开发环境。
项目地址: micro-shippy
项目架构
  • mircoservices
  • Go
  • go-mirco
  • 基于Go-micro微服务的秒杀系统使用持续集成系统解放生产力
    目录